卧龙小说网> > > 3.我的语文老师有、多?

3.我的语文老师有、多?

3.我的语文老师有、多?

关于高考,年年都有很多话题可聊,而对于学生、老师而言,高三这一年需要完成的任务很多,但论种类来说,其实是单调、重复的,这就很考验我们的耐心。

哪怕我心底一直有着“镜水”的底线,警醒我摒除杂念,像初三那样:认真复习,目标明确。但实际情况是,高三已经不像初三——就我而言,学习内容的难度提升倒是在第二位的,首要的困扰,是我自身心性成长、顾虑增多——不像三年前的“我”那么单纯、那么心无旁骛地只奔一个目标去奋斗了。

报考的学校由市内扩展到全国了,而且是市内最好的学校,到……以我目前的分数,985大学都有些吃力,这之间的落差,不是刻意淡化就能心无旁骛的——“要强”在这时候是把双刃剑,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,我一直以来信奉的“心平如镜水”,处理的事情对错比较分明,也就容易选定方向,闷着头走就完事了,但现在……

遇到瓶颈,久久不能突破,而且烦人的地方在于:上次可能语数外达到心理预期,理综不尽人意;这次理综总算有进步了,但因为两次考试中间的这段时间,专心攻关理综的难题,语数外反而有所下滑。两次比较,并无长进,我自己苦恼的同时,还要忍受家庭方面的说教压力。

我的母亲叫陶丽,是个急性子,做事风风火火,说话也一般心直口快。我说这话的意思,大家也都明白:很少站到我的角度考虑问题,主要她也可能没能从我“考进市内最好的高中”,到现在“名次后退这么多”,无法客观、温和地理解,而是简单的训斥——这个“简单”形容的不是内容的简短,而是不换位思考的批评……

委屈?这种情绪多少是会滋生的,而我自以为亲人是最了解我的一帮,结果……我开口解释的话,青春期固有的羞耻感又让我难以直率坦诚地表达,矛盾很自然地产生了。

先入为主的话,多数人可能用“青春期的叛逆”,但我觉得,至少“不全是”,所谓“一个巴掌拍不响”。对于老妈,讨厌、嫌弃都谈不上,顶多是因为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,对她有心烦的感觉——在我的认知里,还真不算逆反心理。与她怼几句出掉心头的那股气,在我看来也是心境修习的一种。

在学校,面对同学、老师,保持良好的状态,在家中就一吐为快……这貌似是社畜们的生活模式的青春版?我对于这个模式也抱有很大的犹疑:自己这是提前适应了社会上成年人的生活方式?这种“早熟”不正是我“心平如镜水”的一种侧面体现吗?那是挺高兴的;但换个角度想……对家里人撒气,这难道就是应该?这能叫“成熟”吗?

所以,这种沉重的话题,一时半会无法解决,无论是我还是家里人都明白。我的选择是下意识地缄言……

“我出门了。”

哟西,家中的状态暂时抛在身后,还是调整心态,迎接比去年更紧张刺激的校园生活吧!

这份心理暗示、自我打气的首要目的,肯定不指望它能持续一年……说三分钟热度的吃瓜群众们,你们也别太小看我,好歹我的性情还没到“怠惰”、“惫懒”、随波逐流的平庸程度。所谓的“首要目的”,是今天的早读由我来带。是的,继初中之后的高中,我依然是语文课代表……正好,昨天我们不是说到了“超哥”吗?今天就好好说说我的高中语文生活吧,说实话还挺有意思——挺“曲折”的。

高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,我又一次夺得了年级第一……

先不考虑时间点上的巧合(两次年级第一都在同一个考试t时间点),至少证明了我的实力没退步,也让至少是年级组的语文老师认识了我。

然后我就老老实实退回到现在的十班……

“滚动制”的机制吧,简单来说,每隔一段时间,统计年级内所有学生的成绩情况,取前列排入两个班级,优胜劣汰。我在初中已经经历过这种滚动,所以见怪不怪,内心毫无波动……初中更有意思的是,三年内一共经历了六次滚动,我是连着三进三出——到了平行班,认真冲一波,又能进重点班;感觉前面没啥大的追求了,弦松一些,又掉下来了……搞得重点班的班主任有一次都笑着说,他带过的队伍里,我这样的还是第一次见。

所以我对于这次失败,心理受到的打击其实并不大,唯一担忧的是平行班的老师,教学风格可能与重点班的老师有所不同,虽然讲解程度肯定会浅一点,速度也慢一点……

“居然还是朱老师吗?!”

担心之外,我并没有提前跑到我即将去的班级上,也就“实地考察”一下,有没有认识的老师,以及初中认识的同学。所以当语文课上,朱老师走进教室,我的第一反应是意外之喜。

朱老师的教学方法……说句真话,不随主流。我的意思是,不是应试教育——绝大多数语文老师,以课本为基础,考试内容为终点,进行讲解——这种模式。

他有国字脸,身形高大,声音沉稳有力,走起路来也是沉稳大气。重点在于他的授课上,无论教的平行班还是重点班,你不会感受到进度的快慢。

有人会觉得是我自己感觉出了问题,或者真的差距不大,有人会责怪老师:平行班的学生怎么能和那群学霸相比呢?适当放慢节奏,是对学生的照顾啊?

但在我的认知里,对于进度快慢而言,其他学科也许都存在,但唯独语文,不应该有成绩上的学渣、学霸——用分数上的比较来谈论语文素养这么一说。

语文是大家的母语,贴近每人的生活,不去了解怎么行?

朱老师只会在试卷讲评的时候,会照本宣科一下——读题讲答案这种模式,但平日讲课时,他说的就不是课文的剖析、中心思想的解读……

信马由缰——朱老师唯一对照考试需求的分析,也许只会打在ppt上,但口头上,他基本不谈这些。他的讲课就像在与我们聊天:现代文的话,他聊作者当时创作的年代、国家的大环境。作者的风格是如何在词句中表露出来的?运用了什么高级一些的手法……考试里现代文阅读也不会出书本上的啊,全凭自己感悟、理解才行;至于古文……什么通假?宾语前置?状语后置?定语后置?默认在座的诸位都懂,偶尔会点一下,然后就不谈了,聊古人的轶事、当朝背景如何?最后才是“作者在怎样的心境下创作的”……

听他的课很放松对不对?但你下课回过头来品,如果你没在记ppt上的笔记的同时,还认真琢磨朱老师想要传达的深意,学生自然就只能“潦草地”应对试卷上前面的题目,而无法拔高后面——像阅读理解、作文写作——文学素养方面的问题。

到我再长大一点,回过头再看,才有种顿悟的感觉:高中的时候只是语文功底打得好一些,肯花时间思考、记忆语文那些比理科公式更玄妙的术语解释,加上一份持之以恒的热情,才能听懂朱老师的侃侃而谈——不至于昏昏欲睡。现在回想……这不是类似大学的方式吗?

“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”,朱老师还时不时照顾台下的学生们——至少必要的讲解,他不会省略,只是他也很少带扩音器,说话声音低沉娓娓,台下不安静,或者个人不用心,错漏他的解读是司空见惯的事。而我觉得他最像大学教师的,是那份淡然。

开小差、交头接耳……班里会有人约束他们,但朱老师一直都是儒雅和气,从来不因课堂纪律置气——至少在我接触的课上,朱老师是这样的人物。

我是很敬重他的,期中考试的那个年级第一,一部分是语文实力没退步的检验,但更多的,在我看来,是对于新老师的肯定,也就是愿意在他麾下。

可惜,不久,与当时的同桌、初中老同学混熟后,他们告诉我:“朱老师不是十班的原语文老师,他只是代课的……”

因为老师怀孕了,而且似乎之前身体情况不太好,所以在家休整一段时间。我心里失落的成分还是有的,知道朱老师不会陪十班三年的时光,也努力给朱老师留一个好印象,但……

我那时下意识地以为,朱老师会陪十班走一段不短的路程,起码要等原语文老师生产后,重返教室,朱老师才挥挥衣袖……咳咳,主要我来十班没多久,王老师就挺着大肚子,执意要到学校上课,这让我蛮受感触的……绝不是因为她与肖老师在一些方面有点像的缘故哦。

吾号镜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卧龙小说网http://www.wolong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好书推荐:《扶她狂想》《我的假女友正全力防御她们的进攻》《抖S女仆和M的我》《我不想和你一起重生》《女上男下》《美少女控制我开始舔她的脚》

目录